傳習錄全文觀后感600字
昨天在新聞時間,我們觀看了《典籍里的中國》,這個節目以現代讀書人與古代文人相結識的形式,傳承文化,品味經典。
我們看得是《傳習錄》的發展歷程,此書共分為三卷,上卷、中卷、下卷,由明代文學家王陽明所著,其文章內容是由他的弟子徐愛等人記錄下了王陽明所教的知識而編寫成的。里面記錄了王陽明先生的事跡,今天我和各位分享一下《傳習錄》。
此書的名字由徐愛所題,通過引用論語中“傳不習乎”而題。王陽明一生歷經千難萬險,曾提出了“知行合一”,在那時,能悟出“良知”這個詞是很不易的,王陽明對“知行合一”作出了解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边@句話是說,知道是行動的開始,行動是知道的完成,告訴我們要言行一致。
王陽明小時候曾說要當圣賢,于是格竹七日悟道理,七日后不但沒悟出大道理,反而積勞成疾使身體欠佳。成人時當了官,卻遭奸臣劉謹的陷害,遭受了廷杖三十,這三十廷杖讓王陽明走了趟鬼門關,一連幾天滴水未進。后來他被貶到龍場(貴州),在那里,王陽明認識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币馑际钦f:每個人在成為圣人的過程中,只需向內心、本體尋找力量即可,無需外求,從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錯誤的。
此書,是王陽明追隨朱熹、孔子、孟子等先賢的理論,明白了“心即理”!秱髁曚洝肥窍热酥腔鄣慕Y晶,我們應沿著先人的足跡,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希望大家能夠做到。